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
标题: 非遗传承 | 国家级非遗项目——鹧鸪戏
索引号: 11370305MB285574XB/2024-5431552 文号:
发文日期: 2024-03-07 发布机构: 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

非遗传承 | 国家级非遗项目——鹧鸪戏

发布日期:2024-03-07
  • 字号:
  • |
  • 打印

       鹧鸪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朱台镇上河村,有300多年的历史。2000年,全国稀有剧种鹧鸪戏研讨会在临淄上河村召开,2011年鹧鸪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      鹧鸪戏的唱腔与念白取材于临淄方言,又吸取了京剧的精华,既大气规整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有匀板、爆娃娃、亲家斗调、刨等十五个曲牌,鹧鸪戏的很多唱腔中都带有拖腔,如同鹧鸪鸣叫,十分婉转动听。

       鹧鸪戏的念白采取地方语言与京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,在念法上是不同的,戏中社会上的上层人物,模仿京剧道白,抑、扬、顿、挫,“正儿八经”;而社会下层人物则用方言道白,直来直去,妙趣横生。

戏中人物泾渭分明,易看易懂。鹧鸪戏服装、化妆、表演形式上有着独特之处。鹧鸪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、三弦、月琴等。

打击乐器有小鼓,大锣,手锣,钹,铙钹,战鼓等。鹧鸪戏中,打击乐占重要地位,除独特的锣鼓点外,还有《一封书》《速通》《三补裹》《紧三紧》等乐谱。

       鹧鸪戏的精品剧目有《胭脂》《龙宝寿》《采茶奇案》,连台戏《五凤岭》《太公传》等五十余部。

       2000年,成立了“淄博市鹧鸪剧团”。2000年姜太公诞辰3143周年之际,鹧鸪剧团自编自演的十台连本戏《太公传》演出,得到了台湾姜氏         鹧鸪戏是一种起源于自然声音的戏剧,极富特色与感染力,后来又吸取了京剧的一些精华,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戏种,本戏有自己的曲牌、乐器和唱腔,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,扎根于当地民众生活,对研究中国音乐、戏曲、方言、文学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