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淄区卫生健康局
标题: 流感健康科普教育:科学预防,远离流感威胁
索引号: 11370305MB28564949/2025-5520312 文号:
发文日期: 2025-03-03 发布机构: 临淄区卫生健康局

流感健康科普教育:科学预防,远离流感威胁

发布日期:2025-03-03
  • 字号:
  • |
  • 打印

流感(流行性感冒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,严重时可引发肺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。掌握流感知识,做好科学防护,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以下从认识流感到预防措施,为您全面科普。

一、什么是流感?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?

1.流感的定义:由甲型、乙型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(如咳嗽、打喷嚏),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。

二、流感的危害与高危人群

1.常见并发症:肺炎、中耳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等,严重时危及生命。

2.高危人群:儿童: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易感染且症状较重。 老年人:免疫力下降,基础疾病多,并发症风险高。孕妇:孕期免疫力改变,感染后对母婴健康威胁大。慢性病患者:如哮喘、糖尿病、心脏病患者,感染后病情易恶化。医务人员:接触患者多,感染风险高,需重点防护。

三、流感的预防措施

(一)疫苗接种:最有效的预防手段

1.接种时间:每年流感季前(通常9 - 11月)接种,最佳保护期约6 - 8个月。

2.适用人群:6月龄以上人群均可接种,尤其是高危人群;6月龄以下婴儿无法接种,建议其家庭成员及看护者接种,形成“群体免疫”。

3.疫苗类型:三价疫苗(覆盖两种甲型、一种乙型病毒)和四价疫苗(覆盖两种甲型、两种乙型病毒),可根据年龄和需求选择。

(二)日常防护:阻断传播途径

1.个人卫生:勤洗手:使用肥皂或洗手液,采用七步洗手法,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。咳嗽礼仪: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,避免飞沫扩散。

2.环境管理:通风换气:每天开窗通风2 - 3次,每次20 - 30分钟,降低室内病毒浓度。清洁消毒:定期清洁门把手、手机、键盘等高频接触物品,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。

3.减少聚集:流感高发期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;必要外出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。

(三)健康生活方式:增强免疫力

1.均衡饮食: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(如橙子、猕猴桃)、蔬菜,以及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鱼类)。

2.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),提升心肺功能。

3.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睡眠(成人7 - 8小时/天,儿童10 - 12小时/天),避免熬夜。

4.心理调节:通过冥想、听音乐缓解压力,长期焦虑或疲劳会削弱免疫力。

四、流感的症状与应对

1.典型症状:突发高热(体温可达39℃ - 40℃)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、干咳、咽喉痛,部分人伴有呕吐或腹泻。

2.治疗原则:及时就医: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诊,确诊后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(如奥司他韦),可缩短病程、降低并发症风险。居家隔离:确诊患者需居家休息,避免传染他人;体温正常、症状缓解后再返回工作或学习场所。

3.家庭护理:对症处理:高热时使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;多喝水、多休息,保持室内空气湿润。警惕重症:若出现呼吸困难、持续胸痛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立即就医。

五、误区提醒

1.“流感是小毛病,扛一扛就好”:流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,尤其是高危人群,需及时治疗,不可硬扛。

2.“接种疫苗就不会得流感”:疫苗无法100%预防流感,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概率。

3.“吃抗生素能治疗流感”: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,对病毒无效,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引发耐药性。

流感可防可控,通过科学防护、及时干预,能最大程度减少其危害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,同时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,守护健康呼吸!